“七年了啊!”
面对记者,沈柏民很感慨。
2018年,浙江省正式启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(下简称“中本一体”):学生中考进入中职学校后,通过转段考试直通本科院校。当年,浙江首次在8所本科高校和15所中职开展试点,面向全省招收590名初中毕业生。
首批试点学校中,沈柏民任教的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在列,他也是中策职校中本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起草人。
今年,全省首批中本一体学生大学毕业。他们提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?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如何?“中本一体化”未来如何发展,又面临哪些新挑战?这些问题在今年杭州“中本一体化”分数线出炉之际,更加受到社会关注。
1 初识中本一体
老师遇“难题” 家长有“疑问”
回想起七年前中本一体官宣时,沈柏民还是有些激动,“学生多了一条直通本科的机会,大家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强了很多。”
但操作难度却不小。沈柏民介绍,省教育厅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,“难就难在这,要保证学生到大学不脱节,中职文化课必须匹配大学的知识容量。”最终中策职校决定在语文、数学、英语及物理科目上,采用普高教材。后来这成为杭州不少中本班的常规做法,家长也把中本班形容为职高里的“普高班”,一些中职还招引国内外名校毕业生当文化课教师。
一味拼文化课显然不是职业教育。在沈柏民看来,中本班学生应该是有扎实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,“不能只聚焦文化课,否则学生核心竞争力在哪?”让他很受鼓舞的是,办学另一方浙江科技大学也认为中本一体要发挥职教优势,几年里双方在努力平衡文化与专业:使用普高教材、规定中本班学生全员晚自修、增加文化课课时、专业课深度衔接、动态通报学生学习情况等。
出彩速配-正规股票配资公司-国内股票配资资讯-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